分享到:

奋力开创“北方水城、美丽迁安”现代化建设新局面

发布时间: 2024-01-18 10:31    来源: 唐山劳动日报

——访唐山市政协副主席、迁安市委书记王文彬

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。作为唐山经济重镇,过去的一年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,新的一年如何谋篇布局?近日唐山市政协副主席、迁安市委书记王文彬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。

记者:2023年,迁安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如何?

王文彬: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迁安以韧克艰、承压而上的一年。面对交织叠加的困难挑战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,迁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,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,勠力攻坚、拼搏进取,交出了一份“难中求成、殊为不易”的发展答卷。

一是稳进提质强主板。2023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0亿元、稳居全省县域首位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.8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%、9.5%。在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中,综合实力稳居第14,赛迪百强综合实力跃进8位、升至第31。二是转型升级锻长板。实施193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,新签约项目116个,入选省市重点50个。迁安硅钢享誉全球,全国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4辆采用“迁安芯”,恒茂新材料填补空白,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。氢能产业增势强劲,全国最大的锐唯氢燃料电池、中溶焦化尾气制燃料氢项目投产,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全国领先,成为区域氢源供给中心。三是创新驱动育跳板。26项省级以上试点赋能增势,一役摘得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桂冠。新设立2支亿元规模基金,新增省级科技平台、众创空间7家。引进央企3级子公司2家,携手首钢园搭建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双中心,平青大改线纳入国家公路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。赛会为媒促开放,40项省级以上赛事高潮迭起,全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大会、全国2023钢铁数字创新大会亮点纷呈,荣膺全省唯一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,获评唐山唯一省旅游名县。四是共建共享创样板。投入42亿元,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6个,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9条,创建省和美乡村37个,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,蝉联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,实现省县城建设考核六连冠。成功申报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7家重点企业成功创A、数量居唐山第1,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、占唐山总量的近三成,光伏总装机容量212兆瓦,绿色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3.2%,集团化办学办医惠民便民,国家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圆满收官,“一老一幼”走在省市前列,获评省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。

记者:2023年1月28日,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在迁安召开,请问在此之后,迁安为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哪些努力,取得了哪些成效?

王文彬:近年来,迁安不遗余力优环境增动能,尤其是2023年,我们扎实推进108项改革任务,新增省级以上试点9个,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工作获国办督查激励。优化营商环境20条落地见效,全生命周期服务便企惠民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.2亿元,获评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市,荣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。城建投获批AA+信用评级,组建唐山首家县域首贷续贷服务中心,设立金弘创投、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,存贷比增长4.7个百分点、达到66.8%。迁安首钢园科技孵化中心、首钢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挂牌落地,中科康源研究院、近竹众创空间等跻身省级平台。投入3.5亿元提升开发区基础配套,获批省自贸区曹妃甸片区联动创新区;设立招商中心15家,成功引进世界500强2家、央企3级子公司1家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。

记者:1月4日,在迁安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,审议通过了《迁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请问接下来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中,迁安将采取哪些举措?

王文彬:在迁安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,我们作出了“全面推进迁安高质量发展第三次革命”的重大部署,就是要以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为引领,全面提升产业层级、经济量级、城市能级,加速瞪羚跨越,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、迈向新高度。为加快推进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实现“钢铁之城”向“钢铁氢城”转变,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《迁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推动氢能产业链协调发展,统筹规划布局氢能项目,突破核心关键技术,强化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,重点实施五大工程。

实施低价氢气制取工程。加快氢气制取项目建设,推动全市氢气提纯项目建设,用好中溶氢能研究院技术成果,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,加强技术研发,突破制氢环节关键核心技术,不断提升蓝氢供应保障能力,降低氢气应用成本。突破绿色氢气制备瓶颈,大力推进电解水制氢项目示范应用,持续推进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,鼓励探索风电、光伏发电(离网)综合利用制氢示范项目,拓展绿氢供给渠道,为绿氢提供能源供应。

实施氢储运体系构建工程。积极引进高密度储氢装备生产,力争70兆帕W型储氢瓶纤维层新型缠绕工艺关键技术产业化落地我市。大力引进液态和固态储氢技术,大幅提升储氢压力和密度。引进先进制造项目,推动高效氢气运输项目建设,降低输运能耗和成本。鼓励本土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,加快推动抗氢脆、抗渗透特种输氢管道钢材的研发应用,为管道输氢提供支撑。

实施多元模式氢气加注工程。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,有序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。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氢站,探索加氢站、加油站、加气站、充电站多站合一模式布局,推动站内制氢、储氢和加氢一体化加氢站示范项目建设,优先在杨柏线等大宗货物主要运输通道布局一批加氢站。到2025年底,累计建成加氢站18座以上。

实施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工程,率先推进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,推动高可靠性氢燃料电池物流车、牵引车、观光车等整体示范。有序实施工业领域氢能替代示范,鼓励企业探索氢能冶金、纯氢切割等先进用氢技术,支持燕山钢铁、首钢迁钢开展冶金试验示范。科学开展电力储能调峰领域氢能示范,建立“风光发电+氢储能”一体化应用新模式,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。

实施氢能关键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工程,利用氢能产业园充分吸引氢能强链、补链产业,引进储氢、供氢、加氢等关键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在迁落地,形成产业集聚之势。重点推进唐山锐唯技术研发,力争2025年实现核心部件完全自主化并量产。大力支持整车企业落地,谋划引进东风、飞驰、大运等整车组装企业。全力推动同济大学张存满教授团队氢能产业发展研究院落地建成,鼓励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我市氢能相关标准制定。